2017年時政熱點:一個城市的生活無法“假裝”
一座城市的生活是很難“假裝”的,就像我們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。不過,在城市治理過程中,人們接受的肯定不僅僅是目前的“茍且”,更是為了迎接城市的“詩和遠方”。
2017年時政熱點:一個城市的生活無法“假裝”
據(jù)說,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這兩天都很“激動”,因為有人說他們是“假裝在生活”。這幾天,一篇題為《在北京,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》的文章,刷爆朋友圈。但從題目來看,實在是想像不出來,一個超特大城市、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,這到底是怎樣一幅場景?這樣的結論,也確實讓生活在這座城里的人情何以堪。
北京人沒有人情味、北京是外地人的北京、老北京人回不到老北京——句句驚心的背后,其實不是北京人的“假裝”,而是作者“去北京”情緒的一種喧囂。
人們走進城市,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。城市與鄉(xiāng)村、大都市與小城鎮(zhèn),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工作、生活狀態(tài),人情世故方面的差異是顯然的。如果要把不能“來去接送、全程陪同”歸結為“沒有人情味”,那其實這個狀態(tài)遠非北京所獨有,而是所有大都市的共性。這不是北京人在“裝”,而確實是來客不知都市的“大”。
究其根源,任何一座城市都是由“本地人”和“外地人”集聚而成。每一個市民,無論新、老,都是不斷被城市化的。就像不能以“會不會京腔國罵”作為認定北京人的標準一樣,也不能以各個文化場所人員的構成去判斷,北京是誰的北京。實際上,北京是全體北京人的北京,也是全中國的首都。
城市的活力就在于其綿綿不斷的文化傳承與發(fā)展?;食俏幕?、草根文化、商賈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相互交錯,是北京城市的一個顯著特征。誰都有一個記憶中的故鄉(xiāng)。不過,在現(xiàn)代化的過程中,不是特定的人群,而是所有人的故鄉(xiāng)概念都既在“淪陷”又在“生長”。就如現(xiàn)在的北京,老胡同肌理、故宮,是老北京的象征;鳥巢等則是新北京的標志,它們共同構成這座城市有機的整體。
其實,《在北京,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》讓人關注的,有其概念上的混淆,也在于其立論上的誤導。它吐槽北京的“大城市病”、擁堵霧霾高房價,認為這讓北京離生活便利的和諧宜居之都越來越遠。它盡管沒有直接呼吁大家逃離北京,但是它對“追夢成功”與“追夢無望”群體走向的描述,以及“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”的定性,也足夠聳人聽聞,并惹人反思。
一座城市的生活是很難“假裝”的,就像我們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。不過,在城市治理過程中,人們接受的肯定不僅僅是目前的“茍且”,更是為了迎接城市的“詩和遠方”。
添加您的專屬公考咨詢師
掃碼免費領取專屬學習禮包
領取資料 咨詢優(yōu)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