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地方站
您的當前位置:華圖網校 > 國家公務員 > 面試輔導 >
2012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:十七屆六中全會
2012-02-17 14:53  華圖網校 點擊: 載入中...

   2012年國考面試熱點解析之十七屆六中全會

  華圖教育 高艷霞

  【熱點概述】

 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,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(zhàn)略目標出發(fā),面向現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來,作出了《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(fā)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?!稕Q定》全面總結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,深刻分析文化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,在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,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(fā)展道路,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(zhàn)略目標,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(fā)展的指導思想、重要方針、目標任務、政策舉措,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(fā)展的綱領性文件。

  【相關評論】

  評論一:劉云山:肩負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和歷史責任 為推動文化大發(fā)展大繁榮貢獻智慧力量

 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文化改革發(fā)展重要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,對我國文化建設從全局和戰(zhàn)略上進行了部署。在剛剛閉幕的九次文代會、八次作代會上,胡錦濤總書記發(fā)表重要講話,就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、推動文學藝術事業(yè)繁榮發(fā)展作了新的動員,對廣大文化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。學習領會好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以什么樣的視角認識文化、以什么樣的態(tài)度對待文化、以什么樣的思路建設文化,也就是文化自覺、文化自信、文化自強問題。必須以新的理念、新的視角來認識文化的地位作用,切實擔負起推動文化繁榮發(fā)展的歷史使命、歷史責任。

  1.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紐帶、是引領前進的旗幟。文化最大的特質,就是具有極強的滲透性、持久性,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,能夠以無形的意識、無形的觀念,深刻影響著有形的存在、有形的現實。對于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來說,文化始終是血脈和紐帶,銘刻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,寄托著一個民族的共同追求,民族和國家的認同從根本上說就是文化的認同。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(tǒng)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,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,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。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、生生不息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傳統(tǒng)、有高度的文化認同、有共同的精神家園。歷史和現實還告訴我們,文化是引領國家和民族前進的旗幟和號角,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的覺醒,社會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進步為先導。近代歐洲一批國家的崛起可以說是源自于文藝復興,正是這場思想啟蒙運動,將歐洲推向了世界文明發(fā)展的前列。近代中國重新踏上民族復興之路,也正是從文化的覺醒、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開啟的。當代中國所以能夠創(chuàng)造令人矚目的發(fā)展奇跡,很重要的就在于我們始終堅持和發(fā)展馬克思主義,不斷以思想上的新解放、文化上的新進步推動了事業(yè)的新跨越。事實證明,文化深刻體現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創(chuàng)造力生命力,是民族生存發(fā)展、國家繁榮興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。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,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(fā)揮,一個國家不可能興盛強大,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
  2.文化是社會發(fā)展的動力、是文明進步的標識。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共同繁榮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特征,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協(xié)同發(fā)展是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。隨著改革建設實踐的不斷深化,人們對文化功能定位的認識大大提升,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,文化不僅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,而且是經濟社會發(fā)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。實現科學發(fā)展、全面發(fā)展,需要文化有一個更大的繁榮進步。從文化在經濟發(fā)展中的作用看,文化不僅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,而且在提升發(fā)展質量中發(fā)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文化資源日益成為經濟發(fā)展的基礎資源,文化消費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,文化產業(yè)日益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(fā)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。只有當文化表現出更強大力量的時候,當發(fā)展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時候,經濟發(fā)展才能進入更高層次、更高水平。從文化對社會和諧穩(wěn)定的影響看,文化是“潤滑劑”、“減壓閥”,實現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、人自身的和諧,都離不開人文精神的培育、離不開優(yōu)秀文化的滋養(yǎng)。特別是在經濟轉軌、社會轉型加速期,如果不重視培育理性和諧的理念和精神,不注重人文關懷、心理疏導,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穩(wěn)定。從文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地位看,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,既要有發(fā)達的經濟,也要有繁榮的文化,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,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。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,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,順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,加快文化建設是題中應有之義。

發(fā)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

表情:
匿名

最新評論

2012年公務員考試課程表
2012年國家公務員面試起飛套餐
?
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招聘信息 | 意見反饋 | 合作加盟 | 媒體關注 | 友情鏈接 | 網站地圖 | 網址導航
Copyright©2006-2010 htexam.net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華圖網校 版權所有 京ICP證090387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247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