例2、《左傳》上有“一鼓作氣”的話,是說戰(zhàn)斗的,后來所謂“士氣”就是這個氣,也就是“斗志” ,這個“士”指的是武士,孟子提倡的“浩然之氣”,似乎就是這個氣的轉變與擴充,他說“至大至剛”,說“養(yǎng)勇”都是帶有戰(zhàn)斗性的,“浩然之氣”是“集義所生”,“義”就是“有理”,或“公道”。后來所謂“義氣”,意思要狹隘些,可也算是“浩然之氣”的分支,現(xiàn)在我們常說的“正義感”,雖然特別強調現(xiàn)實, 似乎也還可以算是跟“浩然之氣”聯(lián)系看的。至于文天祥所歌詠的“王氣”,更是跟“浩然之氣”一脈相承。
這段文字意在說明:( )
A、氣的概念演變
B、解釋《左傳》中的“一鼓作氣”
C、氣是積極戰(zhàn)斗的
D、“一鼓作氣”與“浩然之氣”一脈相承
解析:與例1類似,此題雖然設問是“意在說明”,但實際上四個選項都是基于原文內容的,所以按照主旨概括題來完成。
文段中首先說《左傳》中對“氣”的解釋,接著有講了“氣”在“后來”和“現(xiàn)在”的含義。整個語段是一個承接關系,所以強調時序性,也就是強調“氣”這一概念的演變。
例3、對于假的東西,只是堵,不講明必須堵的道理,也會有副作用,例如對于假鈔,如果只是沒收,不指明他的危害,人們反而會產生疑惑甚至不滿,對于假道理,除了觸犯法律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,依法取締禁止外,其他的必須揭露批判它假在哪里,危害在哪里。
這段文字意在說明:( )
A、講道理要以理服人 B、假道理的危害
C、道理也要打假 D、對于假的東西,只是堵,不講明必須堵的道理,也會有副作用。
解析:有的考生會說:“我選擇的是A,認為D答案是主旨題的答案。認為意圖題的答案應該是基于原文但又不是原文中的句子,為什么這道意圖題的答案就是原文的句子呢?”
但是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為D。文段為總分關系,第一句“對于假的的東西,只是堵,不講明必須堵的道理,也會有副作用”是提出觀點,后面兩個“對于”引出的都是具體的例子。所以文意不管是引申還是不引申都不能停留在例子上,而ABC三個選項提到了具體的“道理”,因此均不正確。
綜上所述,對于設問是“意在表明/說明”或者“意圖表明/說明”,這種提問方式考生需特別仔細。對于大多數(shù)題目,設問方式里面出現(xiàn)“意”字,歸為言外之意的可能性比較大,但如果四個選項都是言內之意的話,那么就應該按照言內之意來選擇。有時還會遇到更特殊的情況:四個選項中有言內之意也有言外之意,但是言外之意是錯誤的,這時還是應該選擇表達正確的言內之意。
雖然沒有必要因為這種特殊的題目而否定掉之前的學習規(guī)律,但這也提醒了各位考生,做意圖推斷題的時候,不能說只要言內的就不選,只要言外的不管對不對都選,尤其要注意這種“意在表明”的題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