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次,我們也應反思,造成這種意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?
政治學上有一個基本原理:“權力源自哪里,就對哪里負責。”從根本上說,干部和公職人員的一切權力,都是人民所賦,也理當為民所用。然而,這種政治原則和理念要得到落實,還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健康的權力生態(tài)來保障。曾有一位基層干部說:“我們的一切,從升遷到工資都掌握在上級領導手中,不由得我們不為上級領導服務。”現(xiàn)實中,一些善于做面子活、裝點門市的干部吃香,扎實解決民生難題的干部卻受到冷落。這些都說明,比干部眼光“應該向下”更重要更迫切的問題,是“如何向下”。只有從制度上規(guī)范權力運行,用制度力量推動干部養(yǎng)成為民服務的意識和習慣,尤其是完善干部任用和考核評價制度,讓群眾利益、群眾意見確實能對干部的飯碗、前途產生影響,甚至是決定性作用,才會從根本上帶來權力觀、政績觀的轉變。
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,以民為本,這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寶貴財富。執(zhí)政近90年、勇立現(xiàn)代政治文明潮頭的中國共產黨人,已經把中國社會歷史的進程,推進到科學發(fā)展、以人為本的全新時代。時代潮流浩蕩,只可順應,不可悖逆。每一個黨員干部用權做事,都應時刻回答好“權力從哪來、權力為誰用”這一重大問題。正如十七屆五中全會所要求的: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,堅持黨的群眾路線,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(lián)系,樹立正確政績觀,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、人民、歷史檢驗的實績!